中国和巴基斯坦第五次外长战略对话联合新闻稿

应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邀请,巴基斯坦共和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伊沙克·达尔于2024年5月13日至5月16日访问中国。2024年5月15日,王毅阁下和达尔阁下在北京共同主持第五次中巴外长战略对话。

此次战略对话期间,双方就双边关系以及两国战略、经济、政治、防务安全、贸易投资商务、人文等各领域合作全面交换意见,并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进行讨论。双方一致同意携手采取措施捍卫共同利益,增进两国人民福祉,共同促进地区和平、发展与繁荣。

双方重申,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两国“铁杆”友谊坚如磐石,战略互信牢不可破。健康、强劲发展的中巴关系,对地区和平、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双方将落实好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密切各层级交往,深化治国理政经验交流,进一步加强各领域合作共赢,加快构建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

中方祝贺巴基斯坦大选顺利举行,祝愿巴方新一届政府带领巴基斯坦人民维护国家稳定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巴方高度评价在习主席领导下,中国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发展成就,赞赏中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和实践方案。

双方重申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巴方重申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定支持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统一所作的一切努力,反对任何形式的“”。巴方在涉疆、涉藏、涉港、南海等问题上坚定支持中国。中方重申支持巴方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支持巴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并实现经济繁荣,支持巴方坚定打击,支持巴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双方强烈谴责“3·26”巴基斯坦达苏水电站项目中方人员车队遭事件,强调任何企图破坏中巴合作的行径都绝不会得逞。巴方致力于维护同中国的“铁杆”友谊,将全力缉拿真凶并将其绳之以法,采取更加切实有效安保措施,全力确保在巴基斯坦的中国人员、项目和机构安全。中方肯定巴方多年来为打击作出的贡献和牺牲。

双方重申以零容忍态度打击一切形式的,同意进一步全面加强反恐安全合作。双方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反恐合作,坚决反对在反恐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

双方将共同推动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走深走实,共建增长走廊、民生走廊、创新走廊、绿色走廊、开放走廊,并同巴方发展规划和优先领域对接,打造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升级版”。双方同意加快推进1号铁路干线升级改造、瓜达尔港、喀喇昆仑公路二期改线等重大互联互通项目,因地制宜加强农业、产业园区、矿业、信息技术等领域合作,增强巴基斯坦可持续发展能力。双方认为,红其拉甫公路口岸在促进中巴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意加快推进红其拉甫口岸常年开放各项工作。

双方讨论了能源领域现有合作,同意进一步加强有关合作。双方同意进一步加强两国金融业和银行业合作,包括在地区和国际平台相互支持。巴方感谢中方在财政金融等方面提供支持,感谢中方在巴基斯坦面临洪灾等自然灾害时及时提供援助。

双方对两国不断拓展的空间合作感到满意,同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以和平、互利方式探索太空。

双方强调维护南亚和平稳定的重要性、解决所有未决争议的必要性,反对任何单边行动。巴方向中方通报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形势最新发展。中方重申,克什米尔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争议,应根据《联合国》、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以及相关双边协定,通过和平方式妥善解决。

双方重申愿积极开展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框架内合作。巴方高度赞扬中方为维护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权益所作努力。双方对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中开展的合作感到满意,同意加强协调配合,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双方重申坚持《联合国》宗旨和原则,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反对搞“小圈子”和阵营对立。

双方同意加强在阿富汗问题上的沟通协调,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帮助阿富汗妥善应对人道局势、经济发展等方面挑战,鼓励阿富汗包容建政、温和施政、睦邻友好、坚定打恐,包括不允许利用阿富汗领土从事活动,为阿富汗实现稳定发展、融入国际社会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

双方重申,解决巴以冲突的根本出路在于落实“两国方案”,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决议具有约束力,应当得到有效执行,立即实现无条件和持久的停火。国际社会应当以更大的紧迫感增加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投入,为推动尽快重启巴以和谈付出更大努力,实现持久和平。

双方重申,中巴两国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将弘扬“铁杆”友谊、深化互利合作、加强战略协作,不断为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设定新目标、开创新局面。

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启动长三角“新”探大型融媒采访活动

温州网讯 长三角“新”探长三角一体化大型融媒采访活动出征仪式昨在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举行。仪式结束后,四路记者将以“探路者”的姿态深入长三角城市群,深度触摸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强劲脉搏,共同探讨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以不到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中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在中国经济版图上,有一片通江达海的热土,这就是沪苏浙皖合抱而成的长三角,令人耳目一新、不断成长的一个世界级城市群:拥有9座GDP万亿城市,集聚全国约30%的高新技术企业,25家企业位居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一群隐形冠军从细分产业赛道脱颖而出。

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去年11月30日,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被赋予更重的任务、更高的使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据悉,本组报道选择上海、杭州、嘉兴、南京、苏州、无锡、合肥、芜湖8座有代表性的长三角城市,以行走探访的方式一路考察、一路思考、一路交流,开启一场蕴含深意的区域对话。同时,聚焦各地新质生产力发展情况,融合温商、温企元素,展现各地先进经验和做法以及由此带给温州的启迪。

参加采访活动的记者纷纷表示,将深入践行“四力”要求,深挖新闻点、找准小切口,以全媒体方式呈现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为共同书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壮丽篇章贡献媒体力量。

原标题:市新闻传媒中心启动长三角“新”探大型融媒采访活动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启动!中国5G异网漫游向你我走来

好消息来了!17日,在浙江宁波举行的2024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联合宣布,启动5G异网漫游商用推广,让边远地区畅游5G“不掉队”。

通俗地讲,就是不换卡、不换号,当我们所用的运营商没有5G网络覆盖时,手机可以自动切换,使用其他运营商的5G网络。

在一些边远地区、农村地区,基站铺设没那么密,会出现覆盖面不够、信号弱的现象。5G异网漫游,对加快5G网络覆盖,特别是提高边远地区、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水平意义重大。

首先就是“一盘棋”。实现5G异网漫游,靠的是网络共享,讲究的是运营商以及产业链的合作。我国幅员辽阔,不论是建设基站还是运维网络,都不可能靠单打独斗。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筹指导下,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不断推进网络的共建共享。四个“大块头”形成合力,才能不断降低建设成本、提升效率、优化服务,让用户享受到更多便利。

其次要有技术的突破。比如,“5G核心网漫游”这种方式,不仅要求运营商部署独立的5G移动核心网,还要实现网间互通,完成跨网移动性管理、安全管理等。

在无国际先例和可用标准的前提下,4家运营商与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创新制定5G异网漫游技术方案,先后完成实验室测试、外场测试和现网试点。

去年5月,5G异网漫游在新疆试商用,验证了商用可行性。接下来,相关省份将制定具体推进计划,加快推广落地。

不管是“漫游”到哪家运营商,都要有一定的基站覆盖规模。实现5G异网漫游,还要靠完备的网络基础作为支撑。

多年来,我国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持续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截至今年一季度,累计建成5G基站364.7万个,为加快5G网络覆盖和异网漫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10.92亿人的网民规模,超过50万亿元的数字经济体量,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大量创新,都靠持之以恒地加快网络发展作为支撑。

启动“信号升格”专项行动,推广5G异网漫游,移动通信网络正向“更快”和“更广”突破。人们期待,网络更通畅,为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2 ICP备案:陇ICP备17001500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甘)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甘B2__20120010

主办: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团:甘肃和谐律师事务所()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

着力提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

16日,全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旁听督导启动仪式暨示范点评现场会在西塞山区召开。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李琼列席旁听西塞山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并讲话。

李琼指出,去年以来,黄石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全覆盖旁听督导,工作特色鲜明、成效突出,推动了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效提升。李琼要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认真学习研究新修订的《中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切实抓好个人自学,加强集体研讨,通过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抓好对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督促指导,推动理论学习深化内化转化。

会议现场为2024年全市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旁听督导”点评团专家成员颁发了聘书,西塞山区委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主题开展了专题讲学和集体研讨,旁听督导专家作了现场示范点评。(记者刘舒晨实习生 殷铭)

温州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揭牌 助力云软件产业迈向新高度

温州网讯 昨天,温州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在温州国际云软件谷揭牌,标志着我市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温州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由市工业与能源集团牵头建设,建成后将为政府机关单位、科研院所及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等提供算力托管、私有算力、公共算力、模型服务、场景与数字化解决方案等服务,并将承担全市算力监测、算力调度、人才培训等职能,助力温州打造新型算力集群。

一期建设估算约为2.48亿元,选址于龙湾区云软件谷F幢一楼,拟建设100P(FP16)半精度人工智能算力,包括计算集群、存储集群、网络集群、智算管理平台、基础大模型及机房机电配套工程等。二期选址于温州龙湾燃机发电厂,占地规模约122亩,投资额超25亿元,建成后可满足1000P的智算,以及近8000平方米的机房空间,包括发电机组改造提升、供能中心、研发大楼及智算中心等。

温州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建立,将进一步推动温州市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为浙南闽北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算力支撑。该中心将依托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业内领军企业,打造集研发、测试、应用、展示、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温州市乃至全国的企事业单位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服务。

未来,温州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不断引进和培育高端人才,推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温州市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该中心也将成为温州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来温州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揭牌后,与会人员参观了科大讯飞产业加速中心。科大讯飞产业加速中心作为温州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重要合作伙伴,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尖端技术和创新应用。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揭牌成立

5月15日上午,昭通市融媒体中心揭牌成立。标志着我市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据悉,新组建的昭通市融媒体中心整合昭通日报社、昭通广播电视台两家市级传媒资源,重塑全媒体组织形态和管理架构,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平台聚合、业务融合、强强联合的改革效应,以“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为定位,以主力军全面挺进互联网主阵地为重点,打造以移动客户端为主体,内容优质、功能完备、覆盖面广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构建市县“一张网”传播格局,走出一条事业和产业同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发展道路,年内建成移动优先、功能全面、手段先进、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主流媒体。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池州国动办联合里山中心学校 开展“馆校联育 共建国防”主题宣教活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营造维护国家安全的浓厚氛围,近日,池州市国防动员办联合池州市里山中心学校开展“馆校联育共建国防”主题宣教活动。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依次参观体验各展厅。在国防宣传展区,向学生们普及什么是国防动员以及公民的国防义务,了解人民防空、国防动员的相关知识,感受由人民防空到国防动员的历史变迁。在体验厅和6D多媒体展示厅,全景播放人防专题影片,给学生带来沉浸式体验和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此外,学生们还现场参观了各类现代战争武器图片和模型,聆听有关国防动员法律法规的讲解。在自然灾害区和家居安全防护体验区,现场演示各类抢险救灾、防护工具的使用,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防护知识、防护方法,以及疏散隐蔽撤离技能。

本次参观活动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实践,下一步,池州市国防动员办将继续探索“馆校联育共建国防”宣教新模式,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展示馆优势,以更丰富的活动为牵引,全面拓展国防教育对象,精准选择教育重点,提升宣教质效,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洪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

【案例】福建三明市融媒体中心:粉丝数达620万屡获各类新闻奖项的秘诀是……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关键是要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三明市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四年多来,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人员配置、组织架构、生产机制、传播体系等方面从相“加”到相“融”,重塑组织架构、再造采编流程、完善薪酬机制、改革用人机制,实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三明市融媒体中心立足实际,重构内部组织架构,坚持移动优先归并岗位,把更多员工投入到采编一线,把主力采编队伍放到网上,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一体化组织架构。

融机构。积极争取省编委支持,在全省率先明确三明市融媒体中心为市委直属正处级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归属市委宣传部管理,对外保留三家媒体的呼号,从机构上为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优化内部组织架构,以全媒体思路调整内设机构,将原三家市直媒体的25个部室精简归并为全媒体新闻部、全媒体专题部、全媒体音视频部等11个内设机构。

融资源。坚持“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有效整合原三明日报社、三明市广播电视台、三明网等场所资源,改建为新媒体、编辑照排、广播制播、电视演播等工作分区,统一办公、管理和运营。重构技术支撑系统,将原三家单位拟各自建设的“中央厨房”进行整合,建成集指挥调度、全媒采编、大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央厨房”,实现内容、技术、终端等共享融通,仅此一项就节约了1000多万元的经费投入,也节省了网站机房三级等保的建设费用。中心的全景演播厅按照全媒体直播要求来设计,广播、电视、报社、新媒体共同使用,实现一台六通。中心还将广播和电视的播控机房合二为一,共同承担两套调频广播、两套电视高标清同播的节目播出、信号调度和监听监看任务,节省了大量的场地和UPS、动环监控和精密空调等设备投资成本,还实现了监播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精简,值机人员由原先的15个减少到9个人,从而实现了人力资源的节约和优化。

融平台。推进传播平台融合,整合原三家单位各类新媒体资源,加大移动传播新平台、新阵地建设,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实现了资源高效配置。中心在原有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平台基础上,逐步构建了以“e三明”客户端为主体、微信公众号为重点、第三方平台为补充的“3+6+N”移动传播新媒体格局。目前,中心拥有三明网、“e三明”客户端、智慧三明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微博号、头条号、抖音号等20多个移动新媒体发布终端,并全方位入驻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央视频等国家级移动媒体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得到互补。

三明市融媒体中心打破过去广播、电视、纸媒、新媒体之间部门分割、各自为营的状态,建立融合传播机制,实施融合式的新闻采编体制,提高新闻生产协同能力。

功能整合。对全媒体新闻部、全媒体编辑部、全媒体专题部、全媒体音视频部等采编部门职责进行重新定位,实现新闻业务、资源要素融合,由单一的媒体采编部门进阶为全媒体的集约高效内容生产部门。在内容生产上,推进全媒体采编流程再造,建立“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传播”的策、采、编、发、评全业务流程,集中优势采编力量转战新媒体“主战场”。在发布机制上,对各媒体平台发稿顺序、各类稿件发布顺序都作出明确规定,破除本位意识,消除部门隔阂,尤其是重要任务、重大突发新闻事件、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必须在第一时间向新媒体供稿,真正做到“移动优先”,使全媒体矩阵传播的时度效得以凸显。

优化组合。按照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原则,加快建设“ 3+6+N”新型主流媒体“集群”,并及时切换“主赛道”,对于效益不好的媒体平台及时止损,大胆关停,对于发展较好的媒体给予支持。今年5月1日起,中心停播并撤销了三明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和都市生活广播频率,削减过剩“产能”。

队伍聚合。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不断完善“一支队伍、多个平台”运行机制。整合前端新闻采访力量,建立一支跨媒体形态的全媒体采编团队,综合完成报台网各个传播终端的发稿,以项目化方式开展全媒体联动策划采编,打通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不同媒介之间的传播壁垒,实现移动优先、先网后报(台)、多维度全天候交互式传播,形成“新媒体首发、全媒体跟进、融媒体传播”的工作格局,实现了新闻舆论宣传由单兵作战向多兵种联合作战的转变。比如,在“追寻红军革命足迹”主题采访活动中,中心报台网记者分工协作,远赴7个省(区、市),行程2.5万公里,各平台发布相关报道50余篇。

在融合过程中,三明市融媒体中心进一步优化同工同酬、优劳优酬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扭转和激发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制定薪酬方案,实现同岗同酬。为了解决融合初期三家单位考核、体制、绩效不同导致拿到的薪酬不一样的问题,中心以“保障既得利益,做大增量”为总原则,制定了同工同酬的薪酬分配方案。员工档案工资不变,绩效工资实行聘用人员与在编人员同岗同酬考核,消除编内编外差别,建立了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依据的薪酬机制。

实行三次分配,坚持优绩优酬。在薪酬分配上实行“三次分配”办法。第一次分配将绩效这块大蛋糕,按90%和10%先进行切分,90%作为各部室全年的绩效分配资金,10%作为中心预留奖励分配资金。第二次分配是将内设机构划分为三类,设立三个绩效档次。综合办公室、人力资源部等行政后勤部室系数为1;总编室、全媒体专题部、全媒体音视频部等业务部室系数为1.1;全媒体新闻部、全媒体编辑部等一线。每年年初,中心按照各内设机构绩效档次和人数核定绩效总量,将90%的中心绩效再次进行切分,分配给各内设机构。第三次分配,各内设机构则按分得的绩效总量,自行制定二级绩效考评方案,根据员工工作实绩进行分配。同时,部室系数实行浮动制,每年由中心根据部室实际工作表现研究确定。

推行产业绩效,做大绩效总量。为做大绩效总量,中心创新性地提出“产业绩效”概念并获得市委的认可。从2022年开始,由市人社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按前三年度创收平均数为基数,允许提取超额部分30%作为产业绩效进行发放。产业绩效的创新做法破解了多数媒体由于其事业单位属性,产业发展效益无法在现行绩效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的困扰,使媒体绩效分配既有事业属性,又体现产业属性,普遍提高了员工收入,极大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中心又进一步完善管理激励制度,在基础绩效之外,创设“融媒绩效”“创优绩效”“通联绩效”,构建了以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为主,符合媒体特点、尊重新闻规律的薪酬制度,为深化改革推进融合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明市融媒体中心通过选优配强、选育孵化、激励管理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强化队伍建设,着力解决队伍凝聚力的问题,在干中训,在事中练,培养出了一批“能打善战”的精兵强将。

在“选优配强”上下功夫。强化组织保障,关爱干部成长。在选人用人方面,突出实绩导向,打破“论资排辈”,为想干事、会干事、能成事的年轻干部打通上升通道。中心三名科级干部被市委提拔为副处级,3名80后一线采编人员被提任编委,其中一名是非在编人员。开辟“绿色通道”,将新闻传播学类相关专业纳入市人才引进和招聘紧缺专业,几年来通过紧缺专业免笔试方。

“清远(深圳)展示中心”5月15日揭牌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智伟)5月15日,“清远(深圳)展示中心”在深圳市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促进中心揭牌。活动由清远市政府指导,清远市商务局、深圳报业集团主办。

清远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潘海涛表示,清远(深圳)展示中心挂牌成立,是清远与深圳在产业合作方面的深度实践,通过借助深圳资源优势,借助深圳报业宣传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促进深清两地在农业、制造业、文化旅游、产业转移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清远将借助清远(深圳)展示中心这一平台窗口,全面展示清远城市形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充分利用深圳的人才、科技、管理、资金等优势,进一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首选地、旅游度假目的地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地。

深圳报业集团经营管理委员会运营总监叶建强表示,深圳市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促进中心,旨在充分发挥深圳报业的文化品牌传播优势和报业电商平台的市场推广及业务转化能力,通过数字化方式助力协作地区在深推进招商引资、产业孵化及乡村振兴,探索消费帮扶新模式、乡村振兴创新发展新模式。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习作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们现在的关键一招还是改革开放。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现在,推进改革矛盾多、难度大,但不改不行。我们要拿出勇气,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改革开放必须勇于解放思想,但解放思想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因而改革开放也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有的人把改革开放定义为往西方“普世价值”、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则就是不改革开放。这是曲解我们的改革开放。不能笼统地说中国改革在某个方面滞后。在某些方面、某个时期,快一点、慢一点是有的,但总体上不存在中国改革哪些方面改了,哪些方面没有改。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我们不能邯郸学步。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0年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当天下午,习来到莲花山公园,向同志铜像敬献花篮。 新华社记者 王晔/摄

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同志在1992年提出,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这次全会在同志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我们之所以决定这次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就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总体角度考虑的。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全会决定归纳了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我们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汉代王符说:“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就是说,大鹏冲天飞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轻盈;骏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只脚的力量。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依靠13亿人民的力量。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就是我们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激发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通过不断完善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发展要求。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都是出于这个目的。

我们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我讲过,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我们在考虑这次三中全会议题时,就提出要制定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而不是只讲经济体制改革,或者只讲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这样考虑,是因为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只有既解决好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的问题,又解决好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问题,这样才能产生综合效应。

同时,我们也突出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这就是说,要把握住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是发展。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提供强大牵引,才能更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紧紧扭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能为其他各方面改革提供强大推动,影响其他各个方面改革相应推进。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往什么方向走呢?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回答好。考虑这个问题,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里面有一个前一句和后一句的关系问题。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也就是我经常说的,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后一。